2020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模拟题

发布时间:2023-02-11 17:50 作者:湖北中南职业教育网

语文部分(90分)

一、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10小题,每小题3分,共30分)
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选出。未选、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。

1.下列各组词语中,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- -项是()
A.龟裂(guI) 诺言(nuò) 栩栩如生(xǔ) 龟[jūn]同“皲”。 1.微细的裂纹2.颜料、釉或油漆薄膜,由于老化和瓦解而产生的短而浅的裂纹 3.田地因天旱而裂开许多缝.
B.殷红(yin) 歼灭(qian) 果实累累(léi )
C.椽子(yuan) . 提防(ti) . 弄巧成拙(zhuō)
D.恫吓(dòng hè) 档案(dàng) 三缄其口(jiān)
1. D(A项“龟”应读jūn;B项“殷”应读yān,“歼”应读jiān;C项“椽”应读chuán,“提”应读dī)
2.下列各组词语中,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(  )
A.缔造 化装品 名门望族
B.热衷 百叶窗 抑扬顿措
C.规矩 口头禅 浮想联翩
D.装潢 照相机  出谋画策
2. C(A项装——妆,B项措——挫,D项画——划)抑扬顿挫抑:降低;扬:升高;顿:停顿;挫:转折。 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。
3.依次填人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,最恰当的--项是  (  )
①今年年初,荆楚大地到处      着英雄的感人事迹。
②端午节,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,据说,这样可以.       _疾病。
③我曾经在人民大会堂亲耳        过总理的教诲。
A.传颂 驱除 倾听
B.传诵 驱除 倾听
C.传诵 祛除 聆听
D.传颂 祛除 聆听
3. D(传诵:传布诵读,多用于诗词、文章等。传颂:传布颂扬,多用于人物、事迹。驱除:赶走,除掉。祛除:除去疾病、疑惧、邪祟等。倾听:细心听取,多用于上对下。聆听:认真地听,多用于下对上。)
4.下列各项中,没有语病的-项是(  )
A.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,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 。
B.莫泊桑的《项链》这篇小说对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。
C.从这件不起眼的小事中,说明了一个大道理。——这件不起眼的小事,说明了一个大道理。
D.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,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。
4. D(A项前后对应不一致,B项主客体颠倒,C项缺主语。)
5.下列各项中,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- -项是
A.多美啊,这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色!
B.姥姥的厨艺很好,萝卜也切得纤细、均匀。
C.记着刚进门,就有工作人员迎上来,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?
问:“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?”/工作人员迎上来,问有什么需要帮助。
D.除了你能去,谁去呢?小李吗?他愿意去吗?
5. A(B项顿号改为逗号,C项句末问号改为句号,D项第二、三个逗号改为问号。)
6.下列各项中,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
A.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 卷起千堆雪。
B.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复醒。,以“钟鼓馔玉”借代权贵.,荣华富贵
C.浔阳地僻无音乐,终岁不闻丝竹声。
D.主人下马客在船,举酒欲饮无管弦
6. A。“卷起千堆雪”是比喻。
7.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中,错误的一项是
A.“风骚”一词源于《诗经》中的“国风”和屈原的《离骚》,《诗经》和《离骚》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和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之源。
B.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突出地位。关汉卿的《窦娥冤》、王实甫的《西厢记》是其中的代表作。
C.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,代表作《激流三部曲》《家》《春》《秋》)影响很大。
D.莎士比亚是英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戏剧家、诗人,其代表作有《哈姆雷特》《李尔王》等。
7. D(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。)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8~10题。

送东阳马生序(节选)
[明]宋濂

余幼时即嗜学。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。录毕,走送之,不敢稍逾约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道,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,尝趋百里外,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先达德隆望尊,门人弟子填其室,未尝稍降辞色。余立侍左右,援疑质理,俯身倾耳以请;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礼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复;俟其欣悦,则又请焉。故余虽愚,卒获有所闻。

8.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-项是
A.无从致书以观   致:取得,得到,这里指买到
B.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道   加冠:到了成年
C.色愈恭,礼愈至   至:达到
D.俟其欣悦,则又请焉    俟:等到
8. C(至:周到。)
9.下列各项中,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与“俯身倾耳以请”中的“以”相同的一项是
A.各各竦立以听(《促织》) sǒng伸长脖子,提起脚跟站着
C.作《师说》以贻之(《师说》)
D.愿以十五城请易璧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9. A(A项与例句相同,都为连词,表修饰,相当于“而”,可不译。B项为连词,“因为”。C项为连词,“用来”。D项介词,“用”。)
10.下列各项中,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
A.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  “弗之怠”即弗怠之,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。不敢放松学习。
B.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(《师说》
C.君何以知燕王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 【句式】宾语前置句。“君何以知燕王”即“君以何知燕王”。
D.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  “见”表被动,可以解释为“被”.“于”表示动作的施用者
10. D(D项为被动句,其它为宾语前置。)
二、综合题(本大题共7小题,共30分)
11.请将第一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4分)
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
11. 因此,人家常常(肯)把书借给我,我于是能够广泛地阅读到各种书籍。
12.请将下面-句话改成被动句。(4分)
狡猾的狐狸欺骗了凶恶的老虎。
12. 凶恶的老虎被狡猾的狐狸欺骗了。
13. 请将下面一句话压缩成一个简单的句子。(不超过10个字)(4分)
东倒西歪裸露着灰白色树干的枯死的胡杨的根像章鱼的无数脚爪,从地下几米到几十米的深处延伸至沙丘逶迤的边缘。
13. 胡杨根延伸至沙丘边缘。
14.阅读下面的古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(6分)
除夜作
[唐]高适
旅馆寒灯独不眠,客心何事转凄然?
故乡今夜思千里,霜鬓明朝又一年。

(1)第--句诗中的意象“寒灯”具有怎样的作用?(3分)
14. ①“寒灯”二字,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。
(2)诗人心情“转凄然”的原因有哪些?请结合全诗分析。(3 分)
②除夕之夜的特定时间,诗人单身一人在外漂泊的孤苦,对千里之外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。
阅读下面一篇文章,回答15~17题。

火车六年不到站

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,意外遇到两个老乡。他们是兄弟俩,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。“你弟弟住院多久了?”“六年。”“六年?”我震惊。
他弟弟能说能笑,只是走不了路,记忆力很差。他记不起任何人,除了他哥哥。
半夜,我听到弟弟说:“哥,什么时候下车,别忘了喊我起来。”“知道了。
这样的对话,一晚上至少有五次。第二天,我问起这事,他告诉我,弟弟是在六年前春节回家时被车撞的,出事时,刚下火车,所以醒来后,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。
他总是趁弟弟睡着的时候,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。他从25岁到现在,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这个医院。
这天,弟弟吃了药,睡得很沉。他找到我,说:“你去不去逛街?”我惊讶地问“这里有街吗?”他兴冲冲地说:“我带你去。”
从医院走出来,他兴奋地说,他要去买件衣服,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。这里是开发区,很荒凉,过了河才有集市。我们乘船过去,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,他却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。最后,他买了只烧鸡,说他弟弟从小就爱吃烧鸡。
准备往回走的时候,他看着手表惊呼:“下午4时了,弟弟一定醒了。”我们飞快地往回跑,到了江边,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。他扯开喉咙喊“开船的呢?”旁边的商店老板说,那人回家吃饭去了,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来。他很着急,我安慰他:“你弟弟醒来,护士会照顾他的。”他不听,开始脱衣服。
我惊呼:“你干吗?”“我游过去。”“天这么冷,你会冻坏的!”
他挣脱我的手,跳进河里。那可是冬天啊!
街上的人全跑来看热闹:“有人跳河了..”..
我看着河面,他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,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。直到他上岸,我才松了口气。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,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。
两小时后,我回到医院,看到他换了衣服,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。弟弟好像哭了很久,一边抽泣,一边吃烧鸡:“哥,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。”“怎么会呢?要下车,我一定会喊你一起的。”
弟弟点点头“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下车?”他肯定地说“明天就到了。
我转过头,泪流满面。这路真长,火车一坐就是六年,也许,还要坐很多年....
 
15.分析题目的含义。(4分)
15. 写出了哥哥对弟弟的照顾时间长,强调这种责任的持久性,突出了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深情和高度的责任感。
16.文中两次写到“弟弟”和“哥哥”的对话,试分析第二次对话描写的作用。(4分)
16. 内容上表现出哥哥对弟弟的悉心呵护,不离不弃,突出人物品质,使文章主题更鲜明;结构上与前文第一次对话相呼应(或前后照应)。
17.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中, 错误的一-项是(4分)
A.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,线索明晰,情节简单。
B.本文运用了对话、动作等描写方法,人物形象生动感人。
C.文中的“哥哥”非常善良,富有责任感,令人油然而生敬意。
D.本文通过刻画“哥哥”这个人物,赞美了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,歌颂了真诚、善良等美好品德。
17. A(第一人称,“我”是“哥哥”行为的叙述者、见证人)
三、写作题(本大题共1小题,30分)
18.请给你的一.位初中老师写一封信,谈一谈高中阶段的学习、生活、思想感情等各方面的情况。题目自拟,不少于450字。(30分)